undefined

最近看到王品公佈財報,營收每況愈下(2015Q3首季虧損,2015營收年衰退一成),我想要談談這家公司為什麼會落到這樣的地步,又好像是很多台資企業的縮影

在正確的時間進入市場

小妹是七年級前段班,我們這個世代父母搭上台灣最好的時代,從小物質上算是充裕。但是高階飲食及奢侈品市場都要富裕到第二代以上才會發展成熟,加上那時候台灣景氣還沒有像現在這麼差,大部分人都還是好找工作,找家公司工作幾十年都還是有機會,好餐廳沒有像現在滿地開花。到我們讀國高中時王品集團成立,剛好跟上有錢後開始注重飲食的列車,一直到大學時代這十年王品集團幾乎都是好餐廳的代名詞。

規模經濟下的贏家

這家公司初期的策略就是每年開一個新品牌,一開始幾乎是勢如破竹,後來的西提及陶板屋都在不少台灣人心中中價位餐廳有很高的地位。這兩個品牌當然的價格加服務費前四字頭的價位,還算中產家庭可以負擔的價格,假日還一位難求,要提早訂位的熱門餐廳。這時候這個集團進入規模經濟甜蜜期,有非常強大的採購優勢,慢慢成為台灣最大的食材採購者,食材成本佔定價的比例是業界最低早就不是秘密

上市就是悲劇的開始

上市對企業來說就像是潘朵拉的盒子,一打開後就很難關起來,幾乎可以說是墮落的開始(卻是老闆的財富直升機)。餐飲和製造業不一樣,上市後就會有被股東要求財報數字的壓力。從此這個餐飲集團就只在意財報上的數字,一上市加上雜誌造神還成為(傻傻)社會新鮮人最嚮往企業(還連兩年20122013,首年文章。為了財報好看開始有食材越換越差、越來越少,菜單上的菜色料理難度或精緻度下降的問題。當台灣產業空洞化,消費者花錢越來越在意體驗、氛圍或是搭配的酒水,王品除了漲價和企業配合餐券促銷,並沒有努力經營自己的獲利主力,高價的王品及夏慕尼。年年漲價到中價位西堤陶板屋的加服務費後要六字頭(陶板屋超過西堤差30元),但消費者吃到的食材和體驗卻不如四字頭時期。管理階層應該還沾沾自喜財報數字亮眼,但是消費者已經開始用行動表示不滿,以前要提早訂位的盛況也不再出現了。甚至在這幾年的食安風暴幾乎沒有缺席,更重挫形象及凸顯經營方向-不是要給消費者最好的,是提供讓股東賺最大的食材。時至今日排隊或是客滿只會出現在最後出的低價品牌-石二鍋,新出來的義塔走平價義大利餐廳,但是完全補不起來高價品牌營收下滑造成的營收缺口。聰明的戴董還在2015退居二線,急流勇退真是高手(參考文章

你的客戶進步了,但是你還活在過去的美好世界

這十幾年台灣人的舌頭被越養越刁了。加上台灣人在世界各地旅遊及越來越多好餐廳加入這個市場,這個集團完全沒有意識到,這個市場已經不是以前那樣的容易滿足。像是台灣的紅酒市場已經成熟,世界各地的三星餐廳很多頂級客層都吃過十幾甚至更多。要是都要花到一千多兩千,連我這種咖會稍微貼點錢中午去吃Danny&company , 這個從前菜到甜點表現完美還有紅酒的好吃餐廳。而不是沒有個性,甜點副餐根本上不了檯面的王品。最好笑的是明明有讓客戶寫意見表,王品集團的蛋糕飲料品質連85度C都打不過(單就品質來說),他們居然敢獨立出來開曼咖啡!剛好第一家店開在我娘家附近,我吃到他們的馬卡龍整個驚呆了,這是老婦的結石不是少女的酥胸啊啊!上面有分享中國團隊一接手就收掉總是回頭是岸

王品集團在台灣的餐飲歷史上還是有很重要的角色,畢竟他的標準化(僵化)式服務、語言癌和奴化服務人員的服務方式滿足了剛開始有錢的假有錢人。但是撥開這個企業來看,沒有人真的了解真正在世界各地歷久不衰的好餐廳到底是怎麼樣子,這個集團也沒有想要往那裡努力的意思。

例如我曾經很喜歡夏慕尼這個鐵板燒品牌,剛好一號店也開在我娘家附近,也就吃了十年。一開始有現烤手工麵包(蜂蜜燕麥和雜糧麵包)、開胃菜三品精緻讓人驚豔、主餐精緻又份量足(沒記錯海鮮盤有大蝦有大生蠔有干貝和冰魚),不加服務費990;現在是隨便鐵板乾煎一下麵包(也不好吃不精緻)、開胃菜兩種食材普通又沒特色、主菜分量變少(海鮮盤好像是冰魚和兩小蠔一隻蝦),服務人員表示管理階層把成本放在主菜和湯(湯還是不差,但是我看主菜把雞排放進來很難相信),不加服務費1030。會喜歡來這裡吃飯不會在意年年漲價,但是在意食材年年退步。以前夏慕尼我覺得比新濱好吃精緻,但是現在新濱贏了。可以參考網友2010的食記2016的食記 都有連結

所以請王品集團認清事實,這市場很現實,你做生意不老實想要cost down,又不和消費者一起成長,最後只會賺不到錢和被淘汰。一個王品集團就像是台灣很多慣老闆的縮影,活在美麗的過去成功榮景,不會想改變只會做最簡單的最沒含金量的cost down,還有把員工福利取消,那優秀的員工又持續流失,更會加快衰敗的速度,慢走不送囉!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Silv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