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最近有個好姊妹說要退出我其中一個line群組,加上最近發喜帖剛好可以做些檢視自己的交友圈,給我有很多反思

姊妹的說法是覺得和其他成員的交集沒有那麼多,在這個團裡面感覺沒有這麼自在,甚至在出席活動會有些壓力。基本上在事前我完全沒有收到這些訊號,所以當天得知非常驚訝。

但是事後想想,我還是非常謝謝姊妹說出自己的想法。畢竟現在大家都活到31歲了,加上之後結婚要把時間分給家庭,上班壓力也夠大了,連社交圈還有壓力要處理也太可憐。

剛好在發喜帖也是另外一個檢視點。有些朋友你覺得很熟可能會來,或是事前信誓旦旦說會來的,剛好因為種種因素沒有辦法出席。如果今天我是一個月前才告知可能機票飯店訂了就算了,很多都是三四個月前就告知。這讓我體悟到,可能自己在人際關係的經營還是要檢討吧?是把自己看得太重要還是被別人看得太不重要?

隨著年齡的增加,發現三十歲後有些友誼是不需要經營的。有些人不在你的生活出現也沒有影響,有些酒肉朋友除了吃喝玩樂並沒有交集,那種也是跑趴當下很熱絡,有事謝謝再聯絡。(當然又要提到阿花這篇

這也就是最大的問題,如果我們的時間金錢有限的情況下,我們投資在自我成長、家庭和人脈的經營上的比重應該各是多少?要怎麼拿捏才不會有需要幫忙時孤立無援或是另一半都偷吃了、小孩都離家了才在後悔?又或是財散人聚,財聚人散後,才發現努力錯方向?

我最後的心得是-除了對另一半有時候會複查,對友誼有時候也不能一廂情願。我也有些朋友在這幾年後,讓他們淡出了我的生活圈。比起每個人都無法深交,我選擇和客戶經營一樣,把朋友分群,最多的時間留給那些可以和你一起進步的人身上

有時也不一定是自己的選擇,連我們的生活型態也有所改變。三十歲後身邊的朋友陸續成家,很有趣我們這些六七年級一生了小孩,生活都是以小孩為重心。很容易開始分成有小孩組和沒小孩組,有小孩的就最晚11點前要解散,不然另一半會殺人;沒小孩組似乎和單身時差不多,有時候一起出席活動,要多晚只要體力還可以負荷通宵都沒關係;聊天的話題也不一樣了,沒小孩組多半聊旅遊、血拚、美容醫美、吃喝玩樂花在自己身上;有小孩組聊媽媽經、補習班教育、童裝、去哪裡遛小孩…過幾年甚至開始在抱怨談離婚,生活型態已經幫我們的朋友另外做分類

所以友誼經營又不像學生時代或是剛出社會那樣簡單。變成了一種要天時地利人和的產物,要所有條件類似又有交集才能持續。最後比較常往來的會變成小孩同學的爸媽、同行(不過行政職比較不會有社交需求)、還有那些學生時代十五年起跳的老友

希望我能夠維持自己的獨特性和可利用性,似乎這也是一種正面的消極經營法,等別人來約比較輕鬆,而不是空轉的無效經營,希望我們不會變成一覺醒來只有另一半的孤島。現在的人活得好辛苦呀!

主圖和各位閨蜜致敬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Silv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